欢迎光临乐鱼app官网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5999555100
工程案例

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长沙市“十四五”服务型制造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时间:2024-08-05 14:59:19 作者:工程案例a href="http://www.dx-ic.com">乐鱼app官网 点击:16 次

  现将《长沙市“十四五”服务型制造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十四五”时期是长沙市全面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习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的关键时期。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是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的重要抓手,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长沙市委、市人民政府有关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促进长沙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根据工信部等十五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长沙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长政办发〔2021〕47 号)等文件,结合长沙实际,制定本规划。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的重要方向。它是新时代科技革命背景下产业变革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构筑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的规律性、趋势性要求。

  从内涵上来看,服务型制造是指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持续不断的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例,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的制造业新型发展模式。服务型制造的本质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一代数字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支撑,跨越传统产业边界实现制造与服务的产业融合及产业协同,形成新的产业运行、产业组织和产业生态关系,并以此带领企业战略管理、运营及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产业生产方式。

  从外延上来看,服务型制造以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变产业间及产业内的各种关系,有效实现生产与流通、制造与服务融合共生,加速促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适配和连通。工信部等十五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提出应从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测试认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以及别的方面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具体的实现路径包括:一是制造业的服务延伸;二是服务业向制造业的反向拓展;三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向深层次地融合,三条路径都包括制造与服务的业务协同、跨界融合、业态与模式创新,最终形成制造服务平台或服务制造平台为主导的新兴起的产业生态系统。

  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涌现。“十三五”时期,长沙市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多点支撑慢慢地加强,制造业高水平发展加速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基石牢固。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4739.27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9%,已逐步形成22条重点产业链和五个产值过千亿的制造业主导产业,工程机械、食品烟草、汽车及零部件三大龙头产业地位突出。长沙市作为“工程机械之都”,依托工程机械的龙头效应,逐步带动工业设计、检验测试、高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蒸蒸日上。通过紧抓“长株潭一体化”行动,逐步形成以高新区、雨花区、天心区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集聚效应稳步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层次地融合业态不断涌现,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逐步孵化出树根互联“根云”平台、中科云谷ZValleyOS等一批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总体上看,先进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拉动作用明显。

  现代服务业支撑能力增强。“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加快发展,对长沙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现代服务提质增效。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4439.5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979.79亿元,年均增长11.9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57.5%,比2016年提升9.9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2.8%。2020年全市快递业务量达9.3亿件,年均增长37.9%,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形态趋势良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旅游休闲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通过积极出台有关政策与规划,落实服务业引导资金,推行长沙市现代服务业“三百工程”建设,服务业项目落地和投产明显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趋势日益明晰,出现了以“互联网+服务”为代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等创新模式,服务业对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崛起迅速。服务型制造作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的主要路径,是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作为融合业态的重要体现,比传统产业蕴含更多的服务与科技元素。长沙市格外的重视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十三五”以来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1%,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4%。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初具规模。芯片制造、北斗导航、人工智能、软件与信息等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先进储能材料、碳基材料、新型合金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成绩突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显著。2020年,长沙市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及专项项目27个,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达1041家,出现了以三一“灯塔工厂”为代表的行业标杆。“三智一芯”产业布局基本完成,长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获批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制造成为长沙闪亮新名片。

  总体上看,长沙市服务型制造发展基础扎实,制造业、服务业增速较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先进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对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18年,长沙市两家企业获评第二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21年10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中,湖南省共入围5席,其中长沙高新区占据4席,包括3家企业、1家平台。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比例不断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虽然长沙市发展服务型制造具备较好条件,但与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相比尚存发展空间,服务型制造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服务型制造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机制尚需完善,产业园区布局有待优化。长沙市在工程机械方面拥有大量优质企业,其中多数企业转型路径与服务型制造特征相吻合。但是,目前长沙市各产业园区城市功能定位大体相近,集群内部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缺乏具备产业链上下游纵深配置的圈层式产业集群,跨部门、跨领域的生产性和服务性资源集聚整合能力和联动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龙头企业的能力外溢与中小企业的能力欠缺,尚未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存在主机强配套弱、协同创新不足等问题,供应链管理难以优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服务型制造数智化水平亟待提高,制造共享平台基础尚且薄弱。长沙市工程机械、食品烟草、汽车及零部件等五大千亿产业已形成规模,但是多数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偏低,生产耗费资源多,柔性生产缺乏,对市场反应能力弱。制造共享平台存在技术落后、关键平台综合能力不强、标准体系不完善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制造共享平台的技术层面有待完善。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功率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未能由支撑向支柱转变,高端工业品服务或基于用户场景的数字化服务拓展不足,制造与服务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典型范例尚不多见。

  服务型制造专业人才紧缺,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优化升级中,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亟须完备的人才政策支持。长沙人口5年净流入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但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仍然较弱,科技创新型和服务管理人才缺口严重,难以对区域制造业产品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支撑作用。在全国各地“抢人大战”的背景下,高层次人才相对稀缺将是一个长期性问题。

  服务型制造发展战略思想有待树立,模式路径尚需开拓。大多数制造企业尚未树立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战略思想,对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升级优化缺乏全方位、多维度的战略布局。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企业对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等产品增值环节整体受重视程度不足,服务型制造发展只停留在单一产品售后服务的初级阶段。相较于服务型制造发展领先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信息化、平台化发展存在差距,全生命周期管理、共享制造等模式发展受限,服务型制造亮点和精品工程不够突出,尚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范。

  从外部环境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发达国家积极引导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经济发展形势更加严峻,“六稳”“六保”任务艰巨,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作为长沙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要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复杂变化,正视挑战,抢抓机遇,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担当转型先行军,以服务型制造为抓手,加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从自身情况看,长沙市城市竞争力快速提升,高端优质要素加速聚集。总体规模方面,2017年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迈入“万亿”城市行列,2020 年进一步提高到12142.52 亿元,年均增长 7.8%,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政策支撑方面,长沙市各类政策红利叠加效果显著,尤其在平台发展方面,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密集布局,黄花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先后落户。在产业优势方面,长沙市“三智一芯”等新兴产业布局初步形成。数字化的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五大新经济形态”蒸蒸日上。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功能材料、信息终端、生物基因、视频等“六大技术”加速突破。“十四五”时期,长沙应依托优势资源,加快承接国际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逐步迈向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服务型制造营商和政策环境。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鼓励制造业、服务业业态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因“业”制宜,创新实践符合长沙市产业体系特征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方向。坚持示范推广、推进,政府、园区、企业、市场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工程,推动服务型制造全面发展。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融合发展生态,增强支撑保障能力,补齐发展短板,逐步培育健全政产学研协同的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

  长沙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现代服务业发展提档增效,发展服务型制造基础较好。“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围绕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长沙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升级发展较为成熟的服务型制造模式,培育发展尚存在空白的新兴服务型制造模式,推进重点任务,完善保障体系。

  到2025年,遴选培育一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争创中部地区整体领先、全国特色鲜明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遴选培育工作,新增6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5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通过实施重点任务,夯实长沙市服务型制造发展基础,创新服务型制造发展模式,加快重点领域服务型制造转型,初步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十四五”期间,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促进长沙市产业链价值链攀升,通过服务型制造升级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依托服务型制造培育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支持工程机械企业集成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软硬件一体化,部署综合数据服务平台。开展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维护检修、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支持重点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掌握核心技术的解决方案供应能力,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拓展价值链、延伸服务链,发展工程机械再制造,开展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探索发展共享制造,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带动全产业链中小企业上下协同创新,将工程机械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全生命周期管理:搭建贯穿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运行监测平台,重点开展在线监测与诊断、设备运行状况分析、远程维护、故障处理等质保服务,以及设备定位、行业运行、跨区调度等综合信息化服务。

  系统解决方案:以三一重工孵化树根互联“根云”平台为代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由设备制造商延伸为服务提供商,为配套企业提供满足不同运营场景下的系统解决方案。以“终端+云端”模式,基于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在设备后市场服务、能耗管理、产业链金融等方面提供深度服务。

  总集成总承包:拓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领域,重点开展工程监理、工程施工、系统控制、运营维护等业务;围绕国内和“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研判智能化、集成化工程建设管理发展趋势,承接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逐步实现由机械供应向工程承包,再到标准和技术输出、信息系统集成、交钥匙工程、系统解决方案的转型升级。

  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创新产品增值服务方式,改变传统销售模式,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开展制造装备、施工装备、运输装备、生产线等设备租赁,发展直接面向用户、按流量或时间计费的租赁服务模式。

  共享制造: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共性制造环节,建设共享工厂,依托线上平台打造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模式,满足共性制造需求;鼓励大型企业创新机制,释放闲置资源,推动研发设计、制造能力、物流仓储、专业人才等重点领域开放共享,增加有效供给,全面促进主机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以先进储能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碳基材料为重点,加强产业协同,加快新材料产业与上游技术研发和下游应用的融合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龙头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开展新材料及应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支持新材料产业针对下游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增材制造等产业,推广定制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大力推广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发展动力电池绿色回收再利用,促进业态创新和工艺创新,探索绿色制造,打造闭环发展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定制化生产:推进望城经开区、长沙高新区在新型合金材料的布局,依托中信戴卡、云轮科技、黑金刚、岱勒新材等重点企业,聚焦汽车零配件领域,提供铝、镁合金轮毂制造,拓展硬质材料,与下游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深度合作,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产线柔性化程度,发展在线快速设计、模具开发和小批量定制服务,培育打造新型合金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供应链管理:以宁乡高新区为核心,重点推进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望城经开

  区等园区在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布局,发挥长沙弗迪、杉杉新能源、邦普循环、中科星城、湖南中锂等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聚焦锂电全产业链,瞄准产业链中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电池制造+储能应用” 。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配套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管理等服务,提升打造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高端价值链。

  聚焦“三智一芯”产业布局,支持电子产品制造、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芯片设计、人工智能、北斗导航应用及服务等领域重点突破,以“5G+工业互联网”为切入点,发展信息增值、远程运维、定制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发展壮大以北斗微芯、北云科技等为代表的北斗产业集群,以长城信息、麒麟信息等为代表的软件产业集群,以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等为代表的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集群,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

  信息增值服务:依托蓝思科技、惠科等龙头企业,发展柔性、超高清显示器,将显示器面板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下游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数字化产品;依托华为、比亚迪电子等企业,引进国内主流手机整机组装生产线,重点发展智能手机、智能手表、VR/AR 硬件设备、车载终端等产品,提供新闻资讯、影音娱乐、健康管理、生活服务等高附加值内容增值服务与智能服务。

  定制化生产:依托国科微电子、景嘉微电子、中电48所,加强高端芯片研发设计,深化设计协同创新,大力推动新一代半导体核心技术成果本地产业化。建立下游产业众包设计、线验、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用户大数据资源库,拓宽用户参与设计和用户参与制造渠道。

  网络化协同制造:依托威胜集团、长城信息、拓维信息等重点电子信息企业,针对工业互联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重点突破新型网络互联、标识解析、智能传感、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及融合应用,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

  借助智慧交通、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产业基础,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支持开发车联网服务系统,发展车联网信息增值服务。支持汽车制造企业提高模块化设计和制造水平,探索大规模个性定制生产。在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基础上,延伸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产业链,打造贯穿二三产业的新型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以制造业为主体,检测、金融与信息服务为支撑的后市场体系。

  信息增值服务:借助长沙市文化娱乐、影视传媒等内容服务方面的优势,以车载娱乐为重点和特色,依托阿波罗智行、希迪智驾等,积极创新拓展无人驾驶背景下车载应用场景,鼓励在智慧公交、智能出租车、智慧环卫、智慧重卡等应用场景开展智能网联车辆商业应用,简化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及商业牌照审批流程,全力打造智能网联第一城。

  大规模个性定制生产:加强比亚迪、广汽菲克、大众等汽车制造领军企业联动,推动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汽车设计机构、汽车销售企业的数据共享,利用智能化改造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建设汽车柔性化、跨平台生产线。

  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覆盖智能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认证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网联汽车道路验证、关键软硬件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检测认证服务,推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地;发挥装备产业优势,完善汽车售后维修体系和回收体系,提升产品回收处置能力,开展汽车零部件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服务。

  促进食品加工产业链向产业高端环节延伸,实施多品牌多品种战略,深入终端消费者市场,发展精准定制服务。引导文化创意企业根据消费市场需求,开发传承湖湘文化和代表城市形象的创意食品,发展中高端食品定制服务。推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贯穿全生命周期推广标准化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构建数字化可追溯食品安全体系。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仓储物流设施与技术应用能力,推行食品仓配一体化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皇氏优氏、小洋人乳业等奶制品等行业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整合升级种养殖产业,开发不同场景休闲旅游,拓展农业休闲科普体验功能。

  检验检测服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鼓励盐津铺子、绝味食品、加加食品等龙头企业发展食品检验检测服务,建设服务中小型企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

  文创定制:针对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打造以文和友、茶颜悦色等为代表的长沙文创食品,发展互联网推广经济,提升品牌价值;满足快销市场需求特征,研发“联名款”食品产品,发展“快闪”等新销售模式;依托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融媒体中心,大力推动媒体与制造融合发展,推广“爆款”食品及农产品。

  实施生物医药产业提升工程,推动长沙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生物医药制造企业与医疗器械制造、医疗服务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覆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医疗器械、医疗产品、检测服务等环节,实现设备、产品、培训、诊疗、技术支持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智慧医疗服务:依托安邦制药、三诺生物、楚天科技等医药制造企业、医疗器械与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医疗服务机构和互联网企业,打造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智慧医疗平台,构建“生物传感+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聚焦慢病监测及管理,搭建能够满足各年龄段人群需求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前沿医疗服务:依托圣湘生物、华大基因、人和未来等企业,基于市场需求开展基因检测、体外诊断、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精准医疗服务,积极拓展及时检测(POCT)业务,鼓励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创建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推行一体化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

  康养服务:聚焦医养结合的健康、养生服务,大力发展康养制造业,为康养产品和服务(包括康养药物、保健品、食品、医疗器械、养老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移动检测设备等)提供生产加工服务;加快养老产业智慧化,综合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AR/VR、3D打印等新型技术,创新智慧化养老产品形态,延展养老产业边界,推动康养产业与科技、金融、社群等跨界融合发展,打造中部地区康养生态圈。

  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目标,鼓励重点节能环保、环卫机械与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面向不同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环境污染治理、全生命周期能源、能效管理服务,推进由设备制造商向环境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构建以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为核心载体,全面打造集环保装备制造、环保产品生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监测咨询服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于一体的环保产业集群,赋能服务型制造发展。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供节能诊断、节能改造、能源审计、运营管理等系统化节能服务;支持重点企业园区打造智能微网系统,培育分布式能源、用能权交易、智慧用能等增值服务,探索绿色能源管理新业态。

  智慧环卫一体化服务:依托中联盈峰环境、远大集团、航天凯天环保、法泽尔再制造等重点节能环保、环卫机械与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高效节能、环境治理装备;基于产品迭代的基础,由设备提供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通过服务场景的不断扩充,反哺推动以数字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创新;探索从“产品+服务”到提供“环卫服务系统解决方案”再到城乡“智慧环卫一体化服务”的发展路径。

  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依托永清环保、九九智能环保、易净环保等环保全产业链综合集成服务提供商,为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提供烟气排放、粉尘排放、水污染及重金属治理等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搭建集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咨询、合同能源管理、环境评估、新能源业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环保产业平台。形成集研发、咨询、设计、制造、工程总承包、营运、投融资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工业设计为引领,以积极发展共享制造、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为抓手,培育长沙市服务型制造新动能,全面构筑服务型制造发展新格局。

  推进一批能够支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新基建”建设,加快制造业园区5G网络、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全面应用。支持在无人驾驶、共享工程机械、精准医疗、城市中央厨房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化应用基础设施。在新城区、新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推广应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在湘江新区、各区县新建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集聚发展的理念,制造业园区要有服务业和服务平台的支撑,并配套服务型制造发展的相关硬件和软件。

  鼓励围绕产业集群急需的共性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支持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强化产学研合作,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便捷、低价、高效、多元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质量管理、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建设若干以服务型制造为特色的“双创”服务平台,以专业化众创空间为载体,鼓励龙头和骨干企业开展内部众创,壮大多元化生产性服务主体。建设一批B2C+O2O定制服务平台,重点针对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复杂供应体系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柔性化改造,支撑低成本大规模定制化。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制造、轨道交通等产业由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建设认可度高、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共享检验检测平台,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工程机械、消费类电子、食品加工等领域,建立整合有效数据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引进工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长沙市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在国内主要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开设专门频道。

  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引导企业树立“智能产品即服务”、“智能制造即服务”发展理念。顺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培育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鼓励互联网企业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工业数字设计、智能工厂设计改造、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工业云计算、工业大数据、智慧工业园区、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等新业务、新业态,支撑服务型制造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促进生产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支持聚焦“三智一芯”产业布局,在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功率芯片四方面精准发力,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展信息技术服务应用。

  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构建工业设计发展良好生态。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VR/AR、人机工程、系统仿真等新技术、新理念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云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模式。依托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对接国家级设计机构、高等院校和国内外顶尖工业设计公司,为长沙市工业设计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大力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工业设计人才和团队,在住房、落户、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工业设计大赛,对于获得名次的企业给予奖励。在本市大学开展工业设计大赛,实现与制造企业的对接,支持设计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交易。

  积极推动重点产业园区实施O2O改造,建设线上园,统筹整合制造资源,打造云制造、制造业分享经济平台,形成虚拟产业聚集,实现供需弹性匹配、资源动态共享。鼓励制造业资源共享,在研发设计、人才培养、仓储物流、数据储存和分析、产品检验检测等环节,通过价值共享提高设施装备的利用率。依托比亚迪、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重点企业供应链体系和销售体系,建设汽车、装备、电子信息领域的网络化制造体系,加强体系内企业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各环节企业间协同。建设长沙市工业云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建设10-15家提供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的共享制造工厂。与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和电商平台合作发展C2M(消费者到工厂)制造新模式。

  构建大中小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良好环境,形成企业梯度。支持旗舰型制造业企业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组建金融、营销、设计、信息化等专业化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渠道构建、工业设计、信息化改造等业务。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好各类服务型制造平台,借助外力发展服务型制造,重点在融资和数字化改造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和转型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完善服务型制造产业生态。围绕服务型制造发展战略目标,依托制造业雄厚基础和服务业的全面布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产业园区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技术咨询、计量检测、快递物流、融资租赁、商务咨询、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配套,整合管理咨询、市场服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评估诊断等服务能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推动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搭建长沙服务型制造政策协同和联动机制,在全市层面加大服务型制造统筹力度,明确部门分工。各区县(市)、园区抓好服务型制造相关工作的落实,引导重点企业广泛参与示范培育、遴选工作,并根据本地实际加大对特定制造行业、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扶持力度。积极筹建“长沙市服务型制造联盟”,组建长沙市服务型制造专家库,形成服务型制造政策咨询、行业诊断的智囊团,动态跟踪国内外服务型制造发展动向,搭建长沙市服务型制造交流平台。引导服务型制造联盟、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多方联动,合作开展长沙市服务型制造统计评价研究,精准衡量长沙地区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总体发展水平,对促进长沙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政策建议。

  从规划引导、财政支持、要素保障、智力支持等多方面完善长沙市服务型制造发展政策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配套。贯彻落实十五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政办发〔2021〕47 号)等国家、湖南省有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相关政策,逐步细化各支柱产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路径和重点。加强对制造企业参与服务创新的政府资金和金融支持,健全完善市场化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对年服务营业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且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首次超过30%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给予适当奖励。落实国家和省、市已出台的支持制造业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价格政策,消除制造业与服务业在适用优惠政策和能源资源使用上的差别化待遇,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业务用电、用水、用气等采取与一般工业同价的政策。鼓励制造业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兴办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自营生产性服务业,对厂房进行加层改造或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对满足条件的服务型制造重点支持项目,提供相应技改补贴。

  加强就业平台建设,完善就业渠道。推广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强化“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及保障机制,培育服务型制造应用型人才,服务长沙市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专业服务,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基地、街区以及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各项人才政策措施与多渠道平台,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根据长沙市服务型制造发展需求,鼓励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高端服务型人才到长沙市就业创业。支持长沙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培训机构、人才实训基地,举办短期培训班,多层次培育服务型制造人才。加强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服务型制造相关课题研究,在梳理长沙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基础上,研究适宜长沙市产业特征的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或路径,为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

  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关资源和平台,多举措、多领域开展服务型制造理念宣传和示范应用推广。对标长三角等先行地区经验,积极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服务型制造示范园区”征集评选活动,促进示范园区、企业、项目、平台经验推广。面向全国组织举办服务型制造大赛、行业论坛及企业沙龙,形成长期互动机制。制造企业经营转型方面,组织国内服务型转型专家深入长沙市重点企业调研和开展宣讲、咨询活动,不断深化企业对服务型制造的认识,构建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重点企业案例、项目库,为行业企业提供参考。公共产品采购方面,在无人驾驶、共享汽车、精准医疗等领域,采购文件中明确针对产品的升级改造、回收利用等服务要求,多样化的采购个性化定制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租赁服务等,深入市场运用服务型制造理念。

  1、工业设计:是指以工业生产用品为主要对象,聚焦产品服务价值,面向产品服务设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集成创新活动。以服务设计、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搭建基于产品服务价值的创新生态系统,从产品生产向后延伸到营销、安装、运营、维护、回收等服务环节,是一种从单纯的制造导向转变为制造和服务并存的服务价值导向的设计活动。典型特征表现为:拥有独立的工业设计部门,能够通过设计推动实现产品差异化,提升产品服务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用户满意度;面向制造业设计需求,有专门的设计软件和工具,或者搭建有网络化的设计协同平台,能够吸纳用户参与设计;以产品服务价值为导向,设计环节覆盖产品功能、结构设计、服务设计、形态、包装等内容,贯穿生产、安装、维护、回收等环节。

  2、定制化服务:是指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服务,通过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典型特征表现为: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使用方案及产品定制设计服务;利用网络化协同平台,开展上下游企业的动态合作;拥有高效、敏捷的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挖掘用户特征、洞察用户偏好,运用数据分析推动产品服务系统的精准营销,捕获客户个性化定制的服务效果。

  3、供应链管理方向:是指企业通过整合多个关联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完成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整机装配以及最终产品运输、仓储、分销、零售和服务等环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协同能力,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形成稳定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促进企业与供应商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形成更为密切的耦合关系,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典型特征表现为: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管理、供应链外包等服务,搭建供应电商平台,能够使用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具备企业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有供应链的计划、调度、运作、监控能力,在生产物流环节形成稳定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4、共享制造方向:是指围绕生产制造各环节,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的新模式新业态。以制造能力共享为重点,推动创新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协同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产出效率、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典型特征表现为:开展构建共享制造平台;围绕制造资源的在线发布、订单匹配、生产管理、支付保障、信用评价等,提供融合行业特点的创新服务;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智能报价、智能匹配、智能排产、智能监测等功能,提升共享制造全流程的智能化水平。

  5、检验检测认证方向:是指第三方机构通过开展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公正性的符合性评定和公示性证明活动,提升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解决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以此推动服务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检验检测认证的标准化、多边互认、国际化能够促进认证产品在国内、国际产业链的快速流通,引导制造业企业取得国际认可的服务资质。典型特征表现为:搭建数字孪生平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在线进行检测,为制造企业在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中提供检验、检测、认证、标准、方法、技术、仪器和材料开发等专业服务,对制造企业的价值链环节层层把关,全方位监控产品质量。

  6、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向:是指企业开展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维护检修、回收利用等工业产品服务。围绕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护检修水平,搭建智能产品服务系统,拓展售后支持、在线监测、数据融合分析处理和产品升级服务。建设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平台、产品数字孪生体等,提高产品生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典型特征表现为:能够通过设备跟踪系统或网络服务平台进行远程检测、获取产品生产和使用全过程的数据信息,开展故障诊断、健康状况分析、远程维护、趋势预测等在线支持服务;建设产品研发、生产到销售、维护的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

  7、总集成总承包:是指企业依托核心技术、装备或者系统集成能力,利用主营核心产品的强大嵌入性,组织外部资源(包括基础、厂房、外围设施建设)并加以整合、集成,为上下游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交钥匙工程”;或集成相关的制造业务,为用户提供装备成套性的服务(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设备提供、系统安装调试),实现与主营制造业务的联动。典型特征表现为:基于模块化技术,依托核心产品的可嵌入性,为面向结果需求的客户提供基于主营核心产品的“交钥匙工程”;借助数字化技术,搭建“硬件+软件+平台+服务”集成系统,将与主营制造业务密切相关的资源整合并集成,提供包括产品设计、设备提供、安装调试在内的一体化成套性服务;制造业企业开展建设-移交(BT)、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交钥匙工程(EPC)等多种形式的工程总承包服务。

  8、节能环保服务:是指企业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研发力度,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回收、再制造、再利用服务,满足顾客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需求,形成稳定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促进企业与供应商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更为密切的绿色发展共生关系,推动制造业绿色高水平发展。典型特征表现为:开展节能环保诊断、方案设计、节能环保系统建设运行,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合同水资源管理等形式,提供专业化的节能环保服务,形成稳定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

  9、生产性金融服务:是指企业集团设立(或参与设立)相关持牌的金融机构,依托集团主业,围绕自身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制造业集团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信息和数据共享,或开发金融科技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上下游公司可以提供融资支持;积极尝试创新应用资本市场,推行供应链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服务,发挥供应链金融支持作用,畅通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典型特征表现为:依托制造业厂商背景,设立厂商系的融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参与发起设立以产业链金融为主要特征的金融机构,形成鲜明的市场定位;配合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建立集团内部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基于自身采购行为产生的应付款,发行应收账款ABS、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等。

推荐产品